首頁 > 書籍瀏覽 >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商品介紹
園藝の趣味科學:超過300張示範圖,園藝專家不失敗的107個種植法則
►作者: 上田善弘
►譯者: 游于萱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1-21
►ISBN: 978-986-5683-88-7
►規格: 14.8*21
訂購本書
定價 330 元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日本園藝學院校長首度公開,第一次種植就成功的的「種植訣竅」
300張圖片解說,簡單、易懂、豐富有趣
讓喜好園藝的你不能錯過的107個種植技巧
一次學會栽種繁殖、澆水施肥、修剪養護的園藝百科全書

 
◆◆最有趣、最實用的園藝科學知識,都在本書中◆◆
為什麼要整土?如何運用不同的材質盆器?為何需要盆底石?
液態肥可以帶來立即成效?如何預防病蟲害?
夜晚及下午不宜澆水?什麼是徒長?
花朵盛開時該如何修剪?如何修剪和摘心?
定期整土可幫助帶入新鮮空氣,該如何翻土,讓土壤回春?
如何分辨幼苗的好壞?如何提高扦插繁殖的發根率?
球根植物的最佳購買時間為何時? 為什麼種子遲遲不發芽?
 
在日本創辦園藝學院的院長上田善弘首度出書,獨家傳授最簡單卻最重要的照顧養護觀念。包括施肥的技巧、修剪植物的訣竅、土壤的利用等,收錄各式問題,全方位解答關於園藝的大小事,不論你是園藝新手或老手,這都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
 
◆【土壤】攸關植物是否能成長茁壯的關鍵
「土壤」是培育植物的溫床,也是它的家,不過,關於換土、混土、土壤的回收再利用,甚至是土壤的過篩,都有一定的訣竅。只要為植物選擇適合的土壤,將可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所有選擇土壤的技巧,都在本書中。
 
◆【播種、種植】培育植物,播種是起始點
買回來的種子,只要放進土壤中,澆一點水,就完成種植了嗎?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不論是土壤的選擇、換盆的時機,甚至是幼苗的栽種時期等,都有一定的訣竅,只要了解「為什麼要這樣種」,你的植物就能有好的開始,最後開出美麗的花。
 
◆【施肥&澆水】栽種植物,得從學澆水開始
你或許不相信,澆水也得看時機,並非於固定時間澆即可。澆水雖然是栽種中最基本的一環,卻也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含許多技巧。施肥亦是如此,適期、適量的拿捏很重要,若施量不當,將對植物造成負面影響。
 
◆【修剪、摘心】想讓植物長得更好,修剪很重要
「摘心能讓植物長得更好」、「枯萎的花一定要摘除」、「落葉樹要在冬天修剪」,這些道理,你是否也曾想過呢?好不容易植物開始生長了,我們都希望能開花、結果。因此,只要了解修剪和摘心的時機,你的植物一定能長得更漂亮。
 
◆【病蟲害】了解植物生病的原因,從根本解決
植物也會生病?人有病痛,植物當然也有。不過,植物一旦感染疾病,必需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因此,辨別不同的蟲害、了解噴灑農藥的時機、如何去除病蟲等,上田院長將透過其30年的經驗,為你破解惱人的病蟲害。
 
【30年經驗的園藝大師,栽種祕訣搶先看】
‧選擇「團粒構造」的培養土,植物更能充分呼吸。
‧盆底放「盆底石」,能提高排水性及通氣性。
‧總是不開花的植物,可能是日照或溫度不足、氮氣過剩所致。
‧植物為什麼會「徒長」?光線不足、給水過多,都可能是原因。
‧梅雨季或雨季較長時,溫度及濕度充足,進行扦插工作較容易成功。
‧修剪方式一旦錯誤,或不慎切除花芽部位,植物當然不開花。
 
【本書特色】
特色1<花草樹木的全面性栽種指南>
不管是草花、蔬果、觀葉盆栽、球根植物等等,一本涵概各種植物的栽種養護技巧,為全面性的栽種指南。
特色2<詳盡圖解,一看就懂>
修剪時要從哪個部位下手?肥料該如何調配?如何進行換盆?圖解步驟要點,清楚解說一看就懂。
特色3<成功種植的107個法則>
園藝達人長年種植經驗分享,整理出107個植栽照顧養護法則,深入淺出的詳細解說,面對各種植問題不再不知所措。
閱讀更多
 作者簡介
上田善弘Yoshihiro Ueda
岐阜縣立國際園藝學院校長。
1956年(昭和31年),生於滋賀縣。千葉大學園藝學系畢業、大阪府立大學碩士畢業。農學博士。歷經千葉大學園藝學系助教,2005年出任岐阜縣立國際園藝學院教授,十年後擔任校長一職,此外,亦為NPO法人玫瑰文化研究所理事。專業領域為花卉園藝學、植物育種學、園藝文化論等。
經過長年致力於玫瑰分類,及其遺傳育種之相關研究,現以日本權威的玫瑰研究家代表,擔任「岐阜國際玫瑰大賽」、「國際新品種玫瑰香競賽」之審查委員長。
主要著作有《玫瑰大百科(合著)》(NHK出版)、《園藝學(合著)》、《觀賞園藝學(合著)》(文水堂出版)、《栽培植物的自然史(合著)》(北海道大學出版會)、並修訂《花圖鑑 薔薇》一書(草土出版)等。


【譯者】游于萱
留日年數七年,為日本中央大學犯罪社會所博班生。
目前為兼職譯者,從事雜誌、書籍等翻譯工作,題材廣泛。
本身亦為重度小說愛好者,樂於玩味文字。
閱讀更多
 名人推薦
台灣園藝學會理事長  林學詩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  葉德銘
閱讀更多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學會澆水需要花費三年時間,為什麼? 
 
Chapter1 優質土壤の選擇
如何選擇合適的土壤?
「團粒結構」的土壤,有助於植物的生長?  
為什麼需要定期整土?  
【Column】藉由上下翻混,可讓土壤回春?  
種植過的舊土,能重新再利用嗎?  
土壤的酸鹼值,如何改變?  
土壤每年都需要加入新的有機質?  
土壤一定要過篩嗎?  
盆土需要混合數種不同的土,為什麼?  
如何調配植物喜歡的土壤?  
腐葉土一定要經過發酵才能使用? 
【Column】如何分辨優質的有機質? 
針葉樹的葉子不能作為腐葉土的原料?  
培養土中出現白色線狀物,該如何處理?  
舊土壤如何再生利用? 
市售的培養土,如何挑選?  
 
Chapter2 播種與種植の關鍵
植物的播種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讀懂種子包裝袋上的種植說明? 
良好的幼苗體質,該如何打造? 
幼苗的好壞,該如何分辨? 
播種的時機,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無法立即栽種的幼苗,該怎麼處理?  
幼苗間應該保持多大間距,較為適合?  
植物一定要換盆嗎?換盆有什麼訣竅?  
播種的器具,如何選擇?  
如何選擇最佳的栽種場所?  
植穴的空間需多大、多深才足夠?  
植株需與土壤表面保持水平栽種,為什麼?  
換盆時需要修根嗎?,可以直接栽種嗎?  
【Column】根部盤繞在一起怎麼辦?  
移植時,根部需保持乾燥還是濕潤?  
【Column】移植後該如何澆水?                     
移植後,如何土壤變得密實?  
【Column】蓄水池的功用是什麼?  
如何增強幼苗的生長力?  
栽種後或移植後,需避免吹風?  
何時購買球根比較好?  
【Column】如何挑選健康的球根?  
球根種植後,需要挖取出來嗎?  
挖掘出來的球根,如何保存?  
 
Chapter3 施肥與澆水の重點
植物一定要施肥嗎? 
除了氮、磷、鉀,還需其他微量元素?  
有機肥料、化學肥料,哪一種好?  
化學肥料不能大量施用?  
「基肥」與「追肥」,有什麼不同?  
液態肥料可以帶來立即的效果?  
液態肥料不能在白天施灑?  
栽種後不能立即施肥?  
氮肥過量,會帶來負面效果?  
肥料是否有使用期限?  
固態肥料長出黴菌,該怎麼處理? 
肥料可以噴灑在葉面嗎? 
肥料能夠自製嗎? 
什麼時候澆水、澆多少水才是好的?  
夜晚及下午不宜澆水,為什麼?  
夏季的中午不可以澆水,為什麼?  
盆底乾燥後,才可以再澆水,為什麼?  
盆栽可以澆入大量的水,為什麼?  
直接種於地面的植物,可以不澆水嗎  
多肉植物僅需要少許的澆水量嗎?  
葉片也需要澆水?  
非洲堇的葉片不能澆水?  
 
Chapter4 修剪與摘心の技巧
植物需要定期修剪和摘心,為什麼?  
摘心有利於植物生長,為什麼? 
枯花一定要摘除嗎?  
修剪庭木有什麼好處?  
常綠葉不宜在冬天剪枝,為什麼?  
修剪後卻無法開花,為什麼?  
落葉樹應於冬天修剪,為什麼?  
【Column】落葉樹與長綠樹,生長週期有何不同?  
修剪有什麼方式與訣竅?  
枝條的修剪位置,該如何拿捏?  
修剪後植物卻枯萎了,為什麼?  
【Column】修剪後的傷口,應如何照顧處理?  
花朵盛開時,該如何修剪?  
不同品種的玫瑰,修剪的方式也不同?  
玫瑰大多會在夏季或冬季進行修剪,為什麼?  
使用剪定鋏修剪時,如何避免造成傷痕?  
 
Chapter5 成功繁殖の訣竅
果實內的種子,該如何收集?             
種子又分為春播與秋播,有何不同?  
好光性種子和嫌光性種子,有何不同?  
【Column】種子有哪些播種方式?
水分不足,植物便無法發芽?  
【Column】種子遲遲不發芽,是什麼原因?  
想要確保種子發芽,有什麼方式?  
進行扦插時,葉子保留越少越好?  
扦插時的介質,該如何選擇?  
使用發根劑,有助於扦插繁殖嗎?  
扦插後需放置於半日陰處,為什麼?  
扦插成功率最高的季節,是在何時?  
進行壓條或移植時,為什麼需剝皮?  
 
第六章 盆栽種植の管理
盆栽放於室內還是室外好?  
Column什麼是「園藝植物文化遺產」? 
移植後需放置於半日陰處,為什麼? 
盆底需放入盆底石,為什麼? 
盆土不能裝滿,需保留一點空間,為什麼?  
各種材質的盆器,該如何挑選?  
換盆前,需先進行修剪,為什麼?  
Column 外來植物需管制,為什麼?  
換盆時,需要選用大一號的盆器,為什麼?  
小樹盆栽不能種在大盆器中,為什麼?  
脫盆後的幼苗,需保持土壤乾燥?為什麼?  
盆栽底盤不可積水?為什麼? 
盆底孔洞的大小,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嗎? 
如何挑選出適合的盆器? 
Column法國約瑟芬皇后的玫瑰貢獻  
 
Chapter7 病蟲害の防治
常見的疾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植物什麼會生病?  
病蟲害有哪些?該如何防治?  
發現蟲卵與害蟲時,該怎麼辦?  
Column重拾種子栽種的樂趣  
不同的植物,要施用不同的農藥,為什麼?  
農藥可以混合使用嗎?  
中午不可以施用藥劑,為什麼?  
下雨前施灑農藥,是否會影響藥效? 
如何有效的施灑農藥?  
農藥需交替使用,為什麼?  
什麼是共生植物?共生植物有什麼優點?  
去除葉片灰塵,可預防病蟲害?  
 
Chapter8 常見疑難雜症
「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徒長?為什麼會徒長?  
葉片為什麼不綠了?  
新品種不能自行繁殖?  
植株很健康,卻無法開花,為什麼? 
花蕾未開先掉落,是什麼原因?  
植物用語解說
閱讀更多
 內容連載
作者序──學會澆水需要花費三年時間,為什麼?
 
不論是哪一個領域,皆有相傳的祕方,在園藝的世界裡亦不例外,有栽種的祕訣流傳著。從業餘園藝玩家、栽種職人到專業農家的角度來看,不多贅言解釋,「這樣做就對了」、「不這樣不行」,這就是所謂的「訣竅」。
一旦問起這些方法「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其理由或科學根據為何?」,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具體回答。舉例來說,常言「澆水三年功」,只是學習簡單的澆水卻需要花上三年的時間,不覺得很不可思議嗎?
其實在專業的園藝栽培農場裡,園主絕對不會將澆水的工作交給實習生,雖然澆水是植物栽培中最基礎的一環,但也是極為重要又困難的工作。本書列舉了許多關於澆水的技巧與要訣,詳細內容可參閱八十二頁。
所謂的「園藝達人」,即初學者不懂的訣竅,對他們來說卻像呼吸般自然簡單。藉由瞭解這些「種植的祕訣」,理解栽種時每一個步驟的意義,使自己更能掌握種植關鍵,樂於園藝工作。
本書以詳盡的文字解說,配合插畫及圖片,將這些「園藝訣竅」整理成一本簡明易懂的「園丁的知識庫」,讓每一位喜愛栽種的朋友,都能成為「園藝達人」。
在執筆這本書時,一邊想著出版社為什麼會選上我,也許有其他更適合的人選,就這麼想的同時,也完成了這本書。書中內容有些並非是我擅長的領域,有些則是藉由長年在園藝界打滾的經驗,又重新學習的部分。這本書花了一年以上的時間撰寫,多虧編輯們的勉勵及鞭策才得以完成。希望讀者把它當作隨身書,在閱讀中感受種植的樂趣。
上田善弘
 
如何選擇適合植物的土壤?         
要訣:選擇具「團粒構造」的培養土,讓植物根系得到良好的呼吸空間。
 
土壤的主要功能為:支撐植物、讓根系獲得舒展、幫助植物順利生長、供給
植物開花結果的養分。好的土壤中必須要有適量的空氣(氧氣),讓根部得以呼
吸。植物的根系是會呼吸的,由根部表面的細胞(表皮細胞)直接吸取土壤縫隙
中的氧氣。
如果土壤的排水性不佳,根系長時間地浸泡在水中時,就會因缺氧而產生窒息情形,長期下來會使根部腐壞、受傷變黑而後枯死。所以為了避免根部缺氧
情形,需讓土壤裡的空氣保有良好的流通空間。
  此外,土壤需具有良好的養分,即使沒有時常供給液態肥或追肥,也足以供給植物之所需。所以選擇保水性、排水性適度的土壤,可帶來乾濕合宜的土壤環境,讓根系得以健康呼吸,是選擇土壤時的重點。
  挑選土壤時,還需選擇具有一定程度大小的顆粒,小丸子般的結構=團粒化的土壤最為理想。若土壤的顆粒過小,土壤間的空間也會變小,可能造成根系生長與呼吸空間不足。當顆粒大小合宜時,水就能順利排出,減少積水情形,
即能避免根部產生窒息情形。
團粒構造的每一顆土壤粒子都擁有吸附肥料的能力,表裡皆帶有肥料成分。
植物以先從表面吸取所需養分,當表面養分不足時,便可轉而向團粒構造裡面
索取養分,這都得歸功於團粒化的土壤擁有儲存許多肥料之能力。
這種土壤保持養分的能力又稱為「鹽基置換容量」,保肥能力越高,其容量
也就越多。「鹽基置換容量」依不同種類的土壤也有所不同,而團粒構造的土壤
則是容量多的培養土。此外團粒也有保持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即便突如其來
的一場乾旱,也可以暫時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總而言之,讓根部擁有適度的呼吸空間,以及可以維持所需之養分的培養
土,是栽種植物時最理想的選擇,唯有這樣的培養土才能讓植物順利地孕育生
長。
 
為什麼需要定期整土?                             (花草、樹木)
要訣:定期整土可幫助帶入新鮮空氣,並活化微生物。
 
植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後,會逐漸破壞土壤中的團粒結構。(參照第10頁),因此在前項植物栽種結束後,準備著手栽種下一個植物之前,必須先讓土壤獲得再生力。培養土要能夠再生使用,首先需進行的是翻土的步驟。經由將下層的土向上翻,上層的土向下翻(上下翻攪混合)的步驟,讓空氣充分地送達至下層的土壤。
送入空氣可讓原本處於窒息狀態的微生物開始活躍地活動,此時再加入新的堆肥及腐葉土等有機物,微生物便會開始分解這些有機物,變成適合孕育植物的土壤。整土作業不僅止於栽種的前後,種植期間或是植栽週遭的土壤有變硬的情形時,都應經常翻動之。經由翻土的過程,能夠讓新長出來的根延伸得更廣。
 
欲讓新鮮空氣進入土壤中促進活化,必須定期進行翻土的工作。
 
◎良好的幼苗體質,該如何打造?
要訣:植物的生長階段中,以初期的育苗時期最為重要,應特別細心照料。
 
植物是否可以茁壯生長、開花結果,大多取決於育苗時期。就有如以小孩的成長來做比喻,三歲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這個人往後的人生,此為相同之道理。種子發芽後,使苗根有足夠的空間伸展、根系發達,長成堅韌強壯的幼苗,可以順利的吸收水分、養分,打造出良好的幼苗體質。
 
如果幼苗夠強壯,便足以對抗環境變化(冷、熱、乾燥、潮濕等)以及病蟲害;相反地,若幼苗虛弱,便會缺乏對抗自然及病蟲害的抵抗力,導致容易被害蟲侵略而生病。萎縮缺乏生命力的幼苗,即便之後細心照料,仍然無法超越原本就強壯的幼苗。總之,幼苗的培育照顧相當重要。
 
種子是育苗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在品種的選擇上應挑選堅韌易栽種的種子,如此一來種子發芽後才能夠有效地吸收肥料,並接受充足光照,避免出現徒長的情形。此外,購買幼苗時的挑選原則也是如此,應選擇茁壯的幼苗。
 
植物一定要施肥嗎?                                   
要訣:肥料能補充植物所需的氮、磷、鉀,幫助生長。
 
植物無法和動物一樣,可以自行尋找食物,為了維持生命及生長,其所需的養分必須仰賴自身製造。植物以光合作用的方式進行養分的製造,又稱為「二氧化碳同化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後,藉由光能製造氧氣及碳水化合物,而製造出來的碳水化合物可作為動物的食物。
僅有二氧化碳、水及氧氣,仍不足以讓植物生存。植物生長尚需其他養分,如:蛋白質、氮、磷、鉀等,植物可由土壤吸取獲得。不過不論為哪一種性質的土壤,皆無法經常保有上述的養分。通常不同種類的土壤,會缺乏不同的特定養分,因此必須予以補給。
植物對於氮、磷、鉀的需求量極大,因此被稱為「植物生長三要素」,在植物的生長期間,應經常施用肥料補充之。
 
栽種後要避免立即施肥,為什麼?             
要訣:栽種初期的植物根系可能受到損傷,施以肥料反而會造成根部腐壞。
 
在栽種的過程中,即使已謹慎進行,難免還是會不小心弄斷根系,造成損傷。對於受傷斷裂的根系而言,需要的是重新修復調養。如果此時施肥,根系不但無法吸收肥料養分,還會由該部位開始腐爛並漫延,導致植物損壞,最後枯死。
 
所以栽種後,為了避免前述情形,需先供給植物所需之水分即可,讓植物重新獲得修復。如在此時施加肥料,反而會阻礙水分的吸收,所以栽種後應避免立即施用肥料。
 
 
換盆前,需先進行修剪,為什麼?
要訣:為了使植株順利的成長,移植前應做好修剪工作。
通常植物長大後,根系會纏繞糾結在一起,為了避免於盆內形成團狀根系,必須進行換盆的工作。
換盆的過程中,往往會造成根部斷掉或受損等情形,一旦根部斷掉,其吸水量便會隨之降低,與水分蒸散量無法達成平衡,當水分蒸散量高於吸水量時,就會導致植物枯萎,所以為了降低水分蒸散量,需進行修剪。
修剪不僅可以避免換盆後植物發生枯萎的情形,藉由適度修剪,能使修剪過的枝條長出新枝,亦會長出新根,所以換盆前,應仔細評估植物的整體情形後,再進行修剪。
修剪前,需首先評估植物整體枝條,將枝幹(莖)交錯處疏開,橫向生長、會影響其他樹枝發展的橫枝,則由其著生的根部剪去。此外,生長方向不一致的枝條,由接近地面處裁剪下來,枯枝及受病蟲害侵蝕的樹枝亦須加以移除。透過修剪,將樹型加以整頓好,再進行換盆。
 
植物常見的疾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要訣:平日照顧養護需多加觀察,盡早發現、即時處理。
 
植物生病的原因可分為「受病原體感染」,以及「因環境變化所導致的生理障礙」兩種情形。病原體又可大至粗分為三種,分別為黴菌(菌絲體)、細菌、以及病毒。以上三種皆是極為細小的生物,藉由在植物體內繁殖,引發各種不同的病害,具有傳染性。為了阻撓微生物的繁殖,防治工作尤為重要。
若是由「生理障礙」所導致的生病,可分為因養分過多或不足所導致的營養障礙,以及溫度變化所導致的高溫、低溫障礙等情形。若發生營養障礙的情形,應將過多或不足的營養素調整至適當的量;若為溫度變化所導致,則應查詢該植物的舒適溫度為何,並將之置於該溫度下管理,方能解決問題。因生理障礙所導致的疾病不具有傳染性,但會使植物變得脆弱,而易受到病菌感染。
一般居家種植裡最常發生的疾病中,以黴菌所引起的病害最受大家關切。由黴菌所引起的病害包含:白粉病、黑星病、銹病、霜霉病、灰黴病、疫病等等。當上述病徵嚴重時,會導致患部變形、腐敗、長出如同細毛般的菌絲、以及表面出現孢子粉末等。
在細菌性病害中常見的有:根部長出腫瘤塊狀的「根頭腫瘤病」、原本健康的植株突然快速凋萎的「青枯病」、以及根部呈爛泥狀且顏色變黑的「軟爛病」。發生上述狀況時,應小心地將患部摘除,並且勿直接丟棄或避免掉落於庭院中,以防止感染擴散。
由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會導致植物整體萎縮,出現生育障礙、葉子形成濃淡不一的斑紋、萎縮的葉面變成嵌紋狀等等。植株一旦感染病毒,便無法恢復原本的狀態。病毒之感染多半是由油蟲、纓翅目為媒介,因為牠們會吸取葉子或莖的汁液,因此應做好害蟲防治工作,即可避免遭受感染。
近年來還發現到比病毒還小的病原體──類病毒,類病毒會引起菊花矮化病等,該病原體亦會造成草木過度低矮、葉子出現黃色斑點等情形,通常在低溫時較不易發病,高溫環境下時病徵明顯。
不論上述何種疾病,如能於日常栽種時仔細觀察植物的變化,方能早日發現異常、即早應變處理。
 
「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有什麼不同?   
要訣:生長周期在一年以內的為「一年生植物」,一年以上者為「多年生植物」。
 
種子在一年之內完成發芽、開花、結果、枯萎的生命周期,稱為「一年生植物」,這是種子為了要克服低溫嚴寒或高溫、乾燥等環境的生存手段。相對於「一年生植物」,枯萎後留下地下莖或根,下一個生長季節又能再重新發芽生長的植物則稱為「多年生植物」,其中地下根肥大呈球狀者稱為「球根植物」,其它則屬於「宿根草本類植物」。
除了上述的草本植物以外,有另一種在嚴酷環境中不會枯萎,在木質化後仍會持續生長的「木本植物」。分布在比溫帶更北邊的木本植物,嚴寒時會透過掉葉、長出休眠芽的休眠方式度過冬季。植物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適應其生長環境,從而形成其生活方式。
一年草植物起源於非洲、地中海沿岸以及西亞等乾燥地區。為了能在逐漸乾燥化的環境中生存,有些變成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有些進化成像鬱金香或水仙等有肥大地下莖(鱗莖)的球根植物。
多年生植物中,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二次成長的持續期間。意即草本植物成長到某種程度後,莖部就不會再肥大,木本植物的莖或根則持續肥大至幾乎占滿整株植物。木本植物會持續多年反覆開花結果成大型植物,莖也會變得肥大。草本植物體型較小,其地上的部分會在開花結果後枯萎。
一年生植物轉化為多年生植物就是如同上述般,以多種姿態逐漸適應四季變化所進化而成。
 
什麼是徒長?植物為什麼會出現徒長?
要訣:光線不足、給水過多,都有可能造成植物徒長。
 
植物不自然地持續生長,以至節間之間過長,脆弱的延伸便稱為「徒長」。發現徒長時,首先應觀察是否為光線不足。植物會朝著向陽處延伸,若光線不足,植物依然會不斷地往更高處延伸,最後導致徒長。
其次的原因為供給過多的水分。由於植物縱向生長需要比一般更多的水分,澆水量多會使植物吸收過多的水分,導致徒長。植物成長抑制劑也有可能導致徒長,但此原因往往連一般的園藝愛好者都難以辨識,尤其常見於開花盆栽或是迷你玫瑰等呈現開花狀態的植物種苗。
盆栽生產者為了讓商品能在市場賣出高價,往往會出售過於完整修飾的盆栽,因此他們常常會使用化學藥劑來抑制植物的過度成長,該藥劑就稱為「成長抑制劑」。抑制劑中所含的化合物,會妨害促進莖部成長的植物賀爾蒙──赤黴素的生成。這種抑制生長的成分具有時效性,一旦失效,枝幹或莖又會回復原有的長度。
 
所以,防止過度生長的方法就是「確保植物擁有適當的日曬」、「土壤乾燥後再給予適當水分」等,方能實現建全的栽培管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