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籍瀏覽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商品介紹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開啟孩子「正向人生」的31個教養關鍵句
►作者: 若松亞紀
►譯者: 卓惠娟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7-10
►ISBN: 978-986-5683-10-8
►規格: 14.8*21
訂購本書
定價 280 元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改變一個口氣、一句話,就能讓孩子變得不一樣!
開啟孩子的創意開關、勇敢向前的動力
孩子12歲前,父母一定要知道的「成長引導句」
 
 
◆當幼教老師變成媽!?發現「魔法一句話」的神奇力量
  身為一位無敵喜歡小孩的幼稚園老師,亞紀認為自己應該可以當個稱職溫柔的媽媽,然而,事情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樣!亞紀生了兩個孩子儂儂與偉偉,兩個年幼無知的孩子,經常讓亞紀處於崩潰狀態。等她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每天都在聲嘶力竭地吼小孩,離溫柔媽媽的形象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儂儂因為一句話破涕為笑,亞紀看見「魔法一句話」的威力。
儂儂和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摔倒所以號啕大哭。我立刻跑到她身邊。
「不是早就跟妳說過不要跑!」聽我這麼一吼,她哭得更厲害。
然而,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媽媽,卻很溫柔地對儂儂說:
「一定好痛喔!」
那個媽媽同時露出一臉「好痛」的神情,然後,儂儂點點頭、淚汪汪地說:
「嗯,真的真的好痛喔!」
但她這句話才剛說完,就立刻帶著一張燦爛無比的笑臉又去玩了。
 
亞紀說的話,讓儂儂除了「膝蓋的疼痛」,還加上「心裡的疼痛」。然而,另一個媽媽說的「一定好痛喔」使儂儂產生共鳴,所以連膝蓋的疼痛也減輕了。因為這件事,亞紀深深感受到「言語具有魔法般的力量」。自此她開始觀察其他爸媽對孩子說的話,定期舉辦「陽光沙龍」親子聚會,蒐集各種「魔法」。
 
★爸媽最常說的口頭禪,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快點、快一點!」───「催促」只會讓孩子慌慌張張、半途而廢!
「等一下、快好了!」──「敷衍」會養成孩子浮躁、莽撞的個性。
「再吵就不理你喔!」──「警告」只會讓孩子更加粗心大意!
 
》》》父母一直以為自己在「教」,但孩子就是做不到!於是孩子越來越挫折,用直覺回應爸媽,變得哭鬧不休、愛頂嘴、搗蛋、粗心、畏畏縮縮……演變成父母最頭痛的教養問題。
 
★現在,只要改變一句話,孩子就會變得不一樣!
「慢慢來就好囉!」──替孩子建立自信,輕鬆完成任務!
「等我把碗洗好。」──說出具體時間,消除小孩內心的焦躁不安。
「保持安靜喔!」───直接鼓勵,孩子才會勇氣百倍!
 
》》》每天一再罵孩子的話,只要轉變成魔法一句話,教養效果就能產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爸爸媽媽可以變得非常輕鬆,還能使孩子活力四射,充滿光芒!
 
★我的家庭真可愛,父母小孩都有高EQ!
【當孩子動作慢、總是拖拖拉拉】以「慢慢來」代替「快一點」!
【當小孩纏著爸媽吵著要唸故事】以「具體時間」代替「等一下!」
【當孩子做事粗心大意時】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
【當小孩的玩具、作業四處散落】以「先接納+收拾」代替「給我收好」
【當孩子們為小事吵得不可開交】以「怎麼了」取代「不過是這點小事」
 
》》》講不聽、愛吵架、調皮搗蛋、沒禮貌,父母總是用「為什麼」來質問孩子,但是質問卻會讓孩子選擇「說謊話」,只要說出「諒解」的一句話,孩子就變身成熟小大人!
 
★爸爸媽媽不設限,「向日葵小孩」養成魔法
【讓孩子感覺被愛、有自信】以「為什麼」代替沉默
【培養孩子起而行的行動力】以「來做……吧!」代替命令句
【失敗也不輕言放棄的孩子】以「我就知道你做得到」代替「看吧!我早就說了」
【啟發好奇寶寶無限可能性】「反正機會難得」代替「反正……」
【讓小腦袋的創意自由飛翔】「選擇性問題」之後,以「開放性問題」延伸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會讓孩子更加害怕與依賴,變成沒想法的機器人,學會與孩子一同分享喜悅,善用讚美、別吝嗇給予肯定,就能讓孩子大步向前,開創美好人生!
 
※※※本書特色※※※
1、「一句話」引導式教養>>>教養不必責罵,只要改變一句話、一個口氣,就能看到孩子不一樣的改變。
2、有趣的情境插畫>>> 62幅令人會心一笑的四格漫畫,教養真的沒那麼嚴肅。
3、豐富的現實情境剖析>>>最貼近生活的實例,親人、朋友、鄰居絕對說過,他家小孩做出一模一樣的「好」事。
4、幼教老師化身體貼媽咪>>>非學術理論派,憑著專業幼教經驗及認真養小孩的熱忱,向同輩學習、蒐集實用魔法,以親切的口吻與讀者分享。
5、最聚焦的「言教」指南書>>>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是影響成長的關鍵。擁有豐富教養經驗的幼教老師告訴你,對孩子說哪些話,可以創造有意義的教養。
閱讀更多
 作者簡介
若松亞紀
  「陽光沙龍」親子聚會中心主持人。出生於日本秋田縣,目前居住於秋田市。由於從小就「超喜歡小孩」,大學畢業後在私立幼稚園工作了七年,直到幼稚園關閉後才離開幼教工作。之後結婚生子、養育子女,於二○○五年成立子女教養沙龍。
  除了經營沙龍,她同時主持教養子女、教練式指導、溝通關係演講及研討會、隨筆寫作等。有笑有淚的演講及研討會,獲得與會人員好評,認為她「就像身邊的媽媽前輩」、「提供的意見立竿見影」、「使自己充滿活力」等。每天都以「親子滿面笑容」的模式進行活動,育有兩男一女。主要著作有《孩子也能閃閃發光的幸福子女教養》等。
  二○○九年,獲頒秋田扶輪社「齒輪奬」。二○一○年,獲頒秋田縣秋田地區振興局「創造活力的故鄉秋田」表揚。

【譯者簡介】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祕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 http://blog.roodo.com/lovetomo

閱讀更多
 名人推薦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安佐的媽
人氣親子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閱讀更多
 目錄
【前言】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Chapter  1 【四種教養關鍵句】終止孩子的哭鬧不休
★ 以「慢慢來」代替「快一點」—父母不催促,孩子會表現得更好! 
★ 以「等一下要回家囉」代替「該回家了」—「漸進式預告」讓孩子不再哭鬧賴皮 
★ 以「具體時間」代替「等一下!」—將心比心,別用「等一下」敷衍孩子的期待 
★ 以「正面暗示」代替「負面暗示」—總是「警告」孩子,教養只會繞遠路 
 
 
Chapter  2 【高EQ魔法金言】父母再也不動怒
★ 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這樣問,教出創意十足、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 以「原來如此」代替「不行」—有時候,孩子只是希望你「聽他說」
★ 以「注意事項」代替「別人在看喔!」—假借他人「恐嚇」孩子,壞習慣一樣改不了
★ 以「做壞事」代替「壞小孩」—責備或讚美,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 以「先接納+收拾」代替「給我收好」—先肯定,才能打開孩子封閉的心房
★ 以「怎麼了」取代「不過是這點小事」—重複孩子說的話,是緩和情緒的好方法
 
Chapter  3 【溫暖的一句話】孕育孩子幸福人生
★ 以「為什麼」代替沉默回應—從「聆聽」開始,讓孩子感覺被愛 
★ 以「你一直很努力」來代替「加油」—對孩子來說,「加油」反而是一種壓力 
★ 以「好可怕是吧」代替「有什麼好怕的」—用同理心和陪伴,淡化害怕的感受 
★ 以「不要緊!」代替「沒問題嗎?」—學會放手!「信任」才能給孩子百倍勇氣 
 
Chapter  4 【樂觀行動句】給孩子勇氣挑戰未來
★ 以「這裡做對了」代替「怎麼答錯了」—放大優點,打開孩子自動自發的開關 
★ 以「好開心」代替「好累」—每天都畫下美好句點,孩子永遠有活力 
★ 以「牙齒會亮晶晶」代替「會有蛀牙喔」—說出「光明的未來」,是動力的來源 
★ 以「如果是……」代替「就憑……」—改變三個字,就能重新激發孩子的鬥志 
 
Chapter  5 【滿分教養句】教出向日葵小孩
★ 以「來做……吧!」代替命令句—「命令」讓孩子變成沒想法的機器人 
★ 以「你一定做得到」代替「看吧!我早就了」—抓住「成功的瞬間」,立即讚美建立自信 
★ 以「反正機會難得」代替「反正」—孩子的無限可能,來自父母的言語啟發
★ 以「做得比以前好」取代「你不如其他人」—微小進步,可以激發驚人的跳躍力 
 
Chapter  6 【親子交流句】打造孩子自由心靈
★ 以「完整的句子」代替「掐頭去尾」—多與孩子談天說地,比唸故事書更好 
★ 以「孩子的視線」代替「自己的視線」—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親子溝通零阻礙 
★ 以「要選A還是B」代替「要選哪一個」?—給孩子「選項」,但不必幫他做決定 
★ 「選擇性問題」後接「開放性問題」延伸—沒有標準答案,讓孩子的創意自由飛翔 
★ 以「共鳴語」代替「唱反調」—給孩子做夢的權利,別總是潑他們冷水 
 
Chapter  7 【自信加值句】使孩子無所畏懼
★ 以「謝謝」代替「抱歉」—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喜悅、散播正面能量 
★ 以「就是要這個!」代替「那就這個吧!」—用認真的回應,讓孩子的熱情持續燃燒 
★ 回應的主詞以「我」代替「你」—有技巧的讚美,教出「樂於助人」的孩子 
★ 以「批評+讚美」代替「讚美+批評」—變換說話順序,孩子絕對有自信! 
 
【結語】父母的「魔法一句話」,開啟孩子的正向人生
閱讀更多
 內容連載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愛孩子的父母,懂得用「一句話」打動孩子的心
你今天又怒罵了孩子嗎?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對孩子火冒三丈?當時你說了什麼話呢?我曾經是一個脾氣很差的媽媽,總是這麼責備孩子:
「快點!」
「不可以!」
「真是的!你這孩子怎麼搞的?」
雖然我很想當一個臉上掛著和藹笑容、溫柔的母親,但卻還是忍不住經常發火。我以為自己當過幼稚園的老師,應該很了解孩子才對。
但是,真實情況如何呢?
我天天被相差一歲十個月的儂儂和偉偉耍得團團轉。對無理取鬧的偉偉失去耐性、看到丟了一地的玩具就爆青筋、一天中數不清多少次對姊弟倆大發脾氣。當我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從早到晚都在聲嘶力竭中度過。
「唉!明明不該亂發脾氣的。」
「媽媽一直在生氣,真對不起。」
好多個夜晚,看著孩子留有淚痕的睡臉,我不禁感到歉疚。其他媽媽都能從容優雅地教養孩子,好像只有自己是個差勁的母親。
「我和其他的媽媽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以這樣的角度觀察其他母親後,我發現許多差異。不管是表情、動作、態度,能夠氣定神閒教養子女的媽媽,和我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差異。其中令我驚呼「就是這個!」的關鍵性差異,你認為是什麼呢?
 
◎言語具有「魔法」,能讓孩子重拾笑顏
這個關鍵的差異是──「言語」。當時正好發生一件事。儂儂和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摔倒所以號啕大哭。我立刻跑到她身邊。
「不是早就跟妳說過不要跑!」
聽我這麼一吼,儂儂的反應是什麼呢?你猜對了,她哭得更厲害。然而,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媽媽,卻很溫柔地對儂儂說:
「一定很痛吼!」
那個媽媽說這句話時,同時露出一臉「好痛」的神情,然後,你猜怎麼了?儂儂點點頭,淚汪汪地說:
「嗯。真的真的好痛呦~」
但她這句話才剛說完,就立刻帶著一張燦爛無比的笑臉又去玩了。我驚訝地合不攏嘴,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儂儂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對儂儂說的話,讓她除了有「膝蓋的疼痛」,還加上我給她「心裡的疼痛」。然而,儂儂對那個媽媽說的「一定很痛吼」這句話產生共鳴,所以連膝蓋的疼痛也減輕了。
因為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言語具有魔法般的力量」。我發現一件很關鍵的事:「原來小孩子只需要一句話,只要一句話就能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就像走在漆黑的隧道中,乍見一線亮光。
 
◎父母說對話,愛立刻有回報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留意「言詞」的力量。後來,我在家中舉辦教養沙龍,從多位母親的交談中學習,並留意路上不經意聽到的話、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只要是我認為「這句話真棒」,就立刻實踐。有時候想告訴孩子的是同一件事,但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同一句話的語意就截然不同。
這麼做之後,我生氣的次數少了很多。和孩子心平氣和在一起的時間也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我的笑容都變多了。
即使我還沒達到「好媽媽」的境界,有時仍要反省自己「又生氣了」,也會被孩子說「媽媽的表情好可怕」的時刻。但是,藉著言詞改變,我和孩子就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孩子對我說「最喜歡媽媽」的次數也增加了。教養孩子變成輕鬆愉快的一件事。
本書介紹的是我嘗試過後,能夠有效改善孩子行為的方法。改變一句話、一個用詞,孩子也能跟著改變,你不覺得相當輕鬆嗎?若能因此教出幸福、健康的兒女,對爸媽來說真是全天下最划算的投資了!
「只需魔法的一句話,就讓儂儂展現最棒的笑容。如果全部的孩子都能充滿陽光般的笑容,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我這麼祈禱著,寫下這本書。
我相信人們會從覺醒時開始改變。如果你也覺醒了,請從「現在」開始,試著對孩子說你最喜歡的一句話,讓我們以充滿愛的親子關係為目標,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以「具體時間」代替「等一下!」終止小孩哭鬧不休
──將心比心,別用「等一下」敷衍孩子的期待
 
>>>父母的漠視,是孩子壓力來源
「媽媽,唸故事書給我聽。」
「等一下!」
「媽媽,教我做功課。」
「我正在忙,等一下再教你。」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隨口對孩子說「等一下」。
雖然這是很方便的一句話,但孩子聽起來又是什麼感受呢?
當媽媽說「等一下」時,孩子心裡會想:
「什麼時候讀故事書給我聽呢?」
「什麼時候會教我做功課呢?」
孩子相信你說的「等一下」,內心開始期待「是現在嗎?」、「還沒嗎?」而感到坐立不安。
然而父母所說的「等一下」,往往和孩子認知的「等一下」有很大的落差。孩子想的可能是「五分鐘左右(興奮不已)」,而你心裡盤算的可能是三十分鐘後,因此和孩子之間就演變成「還沒好嗎?」「再等一下」、「還沒好嗎?」「不是跟你說等一下嗎?」,最後與孩子發生衝突。
其實只要換個立場就會明白。天氣晴朗的禮拜天早上,你拜託老公一件事:
「可以幫我澆水嗎?」
「好,等一下。」
幫植物澆水必須趁日正當中以前,否則溫度太高澆水,根部會灼傷。你光是打掃、洗衣服、準備早飯就忙得分身乏術,老公卻老神在在地一邊看報紙,一邊慢條斯理地刮鬍子。十分鐘、二十分鐘……,時鐘上的指針一分一秒往前移動,隨著時間經過,太陽升高,你的怒氣也逐漸上升。
「搞什麼?你說等一下、等一下,究竟是什麼時候?」
「等一下」究竟是多久呢?
因為時間模糊曖昧,所以提出要求的人,莫名產生等待的壓力。老公把你交代的事完全拋到九霄雲外,真希望他能說清楚究竟什麼時候才要動手幫忙澆水。
等待的人總希望「能夠把時間說清楚、講明白」。只要能夠清楚了解要等多久,就算必須等待,也會覺得安心。
泡麵清楚標示「要等三分鐘」,就是很明確地寫「三分鐘」,所以我們能夠泰然自若地等待。如果只告訴你「加入熱水後,差不多時間就可以吃了」,反而令人坐立不安。我們都會希望有一個等待的標準,「容易了解的標準」就是重點。
 
 
>>>說出具體時間,消除小孩內心的焦躁不安
「等我把碗洗好。」
「等洗衣機開始轉動。」
「等時鐘的長針走到二。」
對比較年幼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來傳達,他也很容易明白。如果孩子已經會看時鐘,就可以明白告訴孩子「等到三點喔」。只要清楚告訴孩子等待的標準,他就能不焦慮地耐心等待。
分享我的兩個失敗經驗。一次是以現在為基準的「○分後」導致混亂的失敗經驗。其實孩子很注意細節,但我卻大而化之。有一次,我在兩點四十七分告訴孩子「十分鐘後」,我認為是整點的「三點」,孩子卻認為是「兩點五十七分」。雖然只是很小的差距,但兩人的認知就不一致了。
而且,有時隨口說「十分鐘」,實際上並未確認從幾點幾分開始算,導致和孩子發生爭執,「媽媽,約定的時間到了」、「咦?應該還沒吧」。因此,明確的「○點○分」不像「○分後」容易形成認知誤差。另一次的失敗經驗是因為無法確定工作結束的時間,只能掌握住概況。
「等我洗好碗盤喔」
「大概幾點呢?」
「唔~大概一點吧」
當時因為顧慮到孩子等待的心情,所以告訴孩子的時間盡可能縮短。但實際上在預定時間內沒做完,所以到了一點,只好一再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再等一下喔。」
讓孩子反覆失望一段日子後,有一天,我事先估算比較充裕的時間,後來告訴孩子「提早結束了喲」,孩子很開心地說:「太棒了!」
「清楚地告知標準」,孩子就能安心地等待。

◆以「慢慢來」代替「快一點!」從小為他建立自信
──父母不催促,孩子會表現得更好!
 
>>>爸媽變催狂魔,小孩只會慌慌張張、半途而廢
「快一點!」
「怎麼還沒好?快一點!」
你一天當中對孩子說過幾次「快一點」呢?
想必一定有家長回答「根本數不清說了多少次」,因為孩子動作慢吞吞而感到困擾,其實我也為此煩惱過。
那麼,我們限定一個時段吧,比方說從孩子起床直到出門為止。小學生的話到他上學為止,如果是幼稚園或托兒所就是到他入園為止,想想看自己說了多少次「快一點」?如果是我們家,大概是一小時會說一次。
如果是更小的孩子,就想想看和媽媽一早去超市為止的時段吧?這段時間內,媽媽說了多少次「快一點」呢?
「快點起床!」
「快點換衣服!」
「快把飯吃了!」
「快點、快點!」
若是要一一列舉催促孩子的次數,數到天黑也數不完。孩子還小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一再催促,讓孩子急得哭出來。比方說,外出等儂儂穿鞋子的時候。雖然我幫她穿,三兩下就能穿好,但她卻堅持「儂儂自己穿!」小孩大概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
然而,讓孩子自己穿,不是腳踝沒塞進鞋子裡,就是鞋子左右相反,總是沒辦法順利穿好,我在旁邊看,內心就會煩躁起來,於是忍不住催促她:
「快點穿好!」
「還沒穿好嗎?」
然而,一催促「快點」,孩子就會開始慌張,手腳越是不聽使喚。而且,沒多久後被爸媽說「好了好了,你別弄了」,孩子心情會更著急,忍不住淚眼模糊。突然抬頭一看,媽媽一副凶神惡煞的表情,覺得「媽媽好恐怖」。最後孩子的手便停下來了,簡直就是惡性循環。
難道沒有冷靜和孩子應對的話語嗎?
 
>>>「慢慢來」替孩子建立自信,輕鬆完成任務!
「什麼嘛!只說這句話就沒問題了嗎?」
由於太簡單,大家驚訝得連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不過,這句話其實意義深遠哦!這句話是儂儂小學高年級時,我才學會的。
也就是說,儂儂已經學會自己穿鞋了。我忍不住捶胸頓足想「唉!要是早點學會該有多好!」某次來陽光沙龍聚會,媽媽要帶孩子回家時,聽到有位媽媽對小朋友說了這句話,聽起來和煦溫暖,令我心曠神怡。
「慢慢來就好了」
這句話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心,於是能從容不迫地穿好鞋子。在一旁看著孩子的母親,臉上也露出溫柔的微笑,充滿慈愛。
我不由得想:「真美的畫面!」和凶神惡煞的我完全不同。
那個孩子只花了一點時間就穿好鞋子站起來,臉上浮現「自己能穿好鞋子」的成就感。他發自內心笑得十分開懷,對我揮手說:「掰掰!」我蹲著回他說:「掰掰!要再來玩喔!」目送他上車。
往停車場的道路,是稍稍傾斜的下坡,對大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孩子卻是一個「難關」。這時候,媽媽說了:
「慢慢來沒關係喲!」
孩子上車時、關車門時,媽媽也一直和顏悅色地說:「慢慢來」、「慢慢來就好了」,在無形中助孩子一臂之力。是因為「慢慢來」的發音特別好聽嗎?當時那位母親說話的氣氛及神情,令人覺得十分舒服自在。
看到當時的情景後,我也模仿那位媽媽,開始對孩子說「慢慢來」,說這句話的我,如同乘船坐在平穩的海面上一樣,情緒比以前更加溫和穩定。儂儂以前常因為我催她「快一點」,就會生氣抱怨「不要催我啦!」現在用「慢慢來」鼓勵她,似乎能讓儂儂更從容不迫地做她應做的事。雖說如此,也不會比以前花更多的時間,有時甚至比以前更快。
言詞的力量實在很不可思議。
對了!孩子學會看時鐘之後,「快一點」這句話變成下面這種狀況。
‧「六點了喔!」←孩子該起床的時間。
‧「七點了耶!」←孩子上學前十分鐘。
「真的這麼簡單嗎?」說真的,確實就這麼簡單。只要平心靜氣地開口說話,就算是敵人,啊!不,就算是孩子也會心平氣和地接受喲!
 

◆以「你做得比以前好」代替「你不如其他人」,教出向日葵小孩!
──微小進步,可以激發驚人的跳躍力
 
>>>和「別人」比較,對小孩一點好處都沒有
「你動作總是比哥哥慢。」
「你看,隔壁的小翔已經會寫注音了喲!」
「那個小孩連胡蘿蔔都敢吃喔!」
你會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希望他能做得更好,所以時常對孩子說出「你不如其他孩子」這類話語?
為人父母期望孩子「要是你也能做到相同的事,就太棒了!」
然而父母多半都省略這句話,只給孩子留下「你很差」的感受。孩子覺得「自己很差」,會產生什麼問題呢?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被父母嫌棄了。偉偉曾經對我說:
「小健他們家好好喔!放假時打電動一整天也沒關係。」
「小健他們家好好喔!他的壓歲錢可以全部拿去買玩具。」
我聽到偉偉這麼說,立刻瞪大眼睛回答他:
「這樣啊!那你去當他們家的孩子吧!」
我說得咬牙切齒,因為實在太生氣了。這是因為「和朋友家相比,我們家比較差」的緣故。而且,即使被孩子這麼說,也不會改變我的做法。我並不想讓孩子一整天打電動。至於壓歲錢,在商量過後決定的範圍內可以隨他任意用,剩下的錢還是希望他能存下來。
 
>>>和「過去」比較,指出進步的地方
另外,雖然我賭氣說「你可以去當他們家小孩」,但實際上偉偉根本不可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所談的全都是一些做不到的事,完全沒有建設性,只是把氣氛搞得很僵罷了。然而,我也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
我對儂儂說「偉偉已經準備完學校功課了喔」或是對偉偉說「儂儂已經喝完味噌湯囉!」和別人相比,只會使孩子感到困擾。
「你不如其他孩子」一點用也沒有,根本無法教孩子什麼。孩子只會在心中吶喊「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就算你這麼說也沒用」。
 
>>>就算只是細微的進步,對孩子來說也很棒
「比較」除了引起爭吵,百害無一利。「和小健家相比」、「和爺爺家相比」,根本不需要說。若是爸媽忍不住快要說出「你比其他孩子差」,請你轉換成下列這種說法:
「你拿筷子用得比以前棒了!」
重點是「不要和別人比較」,而是「和以前比較」;不是「挑剔缺點」而是「發掘優點」。比較的對象不是「他人」,而是「當事人現在的狀況」。而且,比較的不是「表現差的地方」,而是「做得好的地方」。從挑剔「表現差」,轉換成讚美「做得好的地方」。雖然只是小小的轉變,結果卻有極大的差異。
 
「有一天突然發現,我的腰圍縮小了五公分!」
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在我身上發生過。就算只是減了這麼一點,也會令人士氣大振「看我的!我一定要再多鍛練腹肌!」據說這是「小孩學步」(baby steps)的心理。所謂小孩學步,就是指進步的幅度微小,一步一步慢慢來,稍微加油一點就能突破自己訂定的目標:
「一下子要減五公分大概做不到,兩公分或許有可能喔。」
「我以後使用筷子要更靈活!」
這麼想就是「小孩學步」進步的時刻。即使只是微小的進步,自己也能感覺到效果。眼前出現希望,覺得「我也做得到!或許我還能做得更好!」便能在未出現大大的進步。
話雖如此,孩子並不清楚自己進步了。因此父母有義務要告訴孩子,鼓勵他不斷進步:
「你比昨天早五分鐘起床了喲!」
「你已經會寫注音符號的『ㄘ』了耶!」
「你已經敢吃一口胡蘿蔔了呢!」
爸媽對小孩說話時,多「和以前相比」、「發掘表現好的地方」就能使他們樂於學習。

◆以「你一直很努力」來代替「加油!」讓孩子感覺被愛
──對孩子來說,「加油」反而是一種壓力
 
>>>比「加油」更有效,孩子願意全力以赴的一句話
我們在很多情況會對別人說「加油」,例如比賽為選手加油、當孩子說「今天有考試」的時候,當孩子上幼稚園或是上學的時候。不過,若是遇到下列的狀況呢?
拆下腳踏車的輔助輪,對學騎車的孩子是一大挑戰。初學者騎腳踏車沒有輔助輪會很不安穩,不但會左右搖晃,要是摔倒了膝蓋還會擦傷。
「好可怕,可是想試試看。」
「想學會騎腳踏車,可是很可怕。」
這種時刻,孩子格外努力。一面克制忐忑不安的心情,一面和腳踏車奮戰。雖然放棄也沒關係,他卻堅持不認輸地繼續努力。看到別人正在認真付出,或為某個目標而努力時,我也常常向對方說「加油」,完全不假思索。
但是,孩子可能已經拚命在努力了,對他而言正在竭盡全力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還在一旁賣力加油真的好嗎?如果是考試,孩子也許在和「可能會考不好」的不安奮戰。去幼稚園、學校前,可能是和「想待在家裡」的小小心願糾結。
即使父母看不出來他很努力,但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全力以赴了。初為人母時,我全神貫注地照顧小孩。第一次餵母乳、第一次換尿片都小心翼翼,分不清什麼時候天黑、什麼時候天亮,由於睡眠不足,精神恍恍惚惚,連站都站不穩。
就在那個時候有人對我說「加油!」雖然說者無心,但我卻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句話就像告訴我:
「還不夠,你要更加努力才行。」
接著,長久累積的情緒被點燃引線,瞬間爆發:
「我都已經這麼努力了!」
「我不可能更努力了!」
不甘心的淚水伴隨怒吼奪眶而出。對於已經很努力的人,「加油」是一句不該說的話。我有深刻的切身感受。
 
>>>用「你真努力」認同孩子的付出,激勵他繼續前進
已經很努力了還被旁人說「加油」時,真的很痛苦。注意到這一點之後,我常常會克制自己不對他人說「加油」。努力的指數,無法從外在觀察。是不是真的盡力了,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如果自己正在辛苦努力的時候,究竟別人說什麼會令我們感到開心呢?
「我還要再向前邁進一步!」
「好!我再試試看!」
該怎麼說,才能使當事人產生這種鬥志呢?
 
漫畫中的爸爸說「你真是努力呢!」
「加油、要努力」和「你真是努力」乍看之下沒什麼不同。但是,「加油、要努力」讓人覺得是被鞭策「你要更努力」。就好像有人對你說「還不夠」、「光做到這個程度是不行的」。
相形之下,「你真努力」就帶有「你已經做得夠好了」的意思。
「我知道你有多努力,這樣就夠了。」
如果是你,哪一種說法能夠打動你的心呢?哪一種說法能夠激發你繼續前進的動力?如果是我,「你真努力」的說法比較有效。新手媽媽時期,若是有人對我這麼說,我應該會感到安心。
「他了解我,認同我所做的努力。」
即使只有一個人,只要有人了解自己,就會覺得「好像重新產生活力」。大家心中應該都藏著一個美麗的矛盾:旁人一逕說「加油」,無法激發自己想加油的動力;如果有人說「你真努力」,就可以再繼續努力。
還要注意一點,說「你真努力」的時候,必須仔細看著對方的作為。讓這句話同時傳達說話者關愛的「眼神」與「心情」。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每次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你真努力」,內心就會不禁泛起微笑,覺得有人在「看著自己、關心自己」。
從一樣的心情出發,「加油」以及「你真努力」,你會選擇對孩子說哪一句話呢?

◆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小孩不頂嘴、爸媽不生氣
──這樣問,教出創意十足、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問小孩「為什麼」,只是生氣罵人的慣用語
「為什麼做這種事!」
「為什麼連這種小事也做不到?」
爸媽教養孩子時經常會說「為什麼」。我也常把「為什麼」掛在嘴邊,幾乎變成口頭禪了。各位爸爸媽媽也是嗎?你會在什麼狀況下說這句話呢?我常在下面的情境中,脫口說出「為什麼」。
爸媽為什麼動不動就問孩子「為什麼」呢?我通常是因為心情煩躁。
「為什麼做這種事?煩死了!」
「為什麼?」「怎麼搞的?」這是詢問對方原因的疑問詞。如果你這樣被人質問,會怎麼回答呢?比方說你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打破碗」,你會怎麼回答?
你也許會忍不住在心裡嘀咕:「你問我,我要問誰呀……」又不是因為喜歡才弄破的,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把碗打破。
「因為一時手滑嘛!」
「因為太燙了嘛!」
被追問之下,只好絞盡腦汁找一個合理的藉口。而且當我們問別人「為什麼」時,經常都帶著怒氣。我每次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半都氣到額頭爆青筋了。表面看起來是在問對方理由,但其實是帶著厭惡及憤怒質問對方,聽起來實在很幼稚。
 
>>>質問會讓孩子害怕,選擇「說謊話」
質問「為什麼」使對方害怕,然後在情急之下編造藉口。迫使對方捏造藉口後,我們又會再進一步責怪對方:
「這算什麼理由?」
「不要找藉口!」
冷靜思考過後,我發現這是自掘墳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是在原地打轉罷了。那麼,能夠代替「為什麼」的用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想想看。
「為什麼」雖然是疑問句,實際上卻在威脅對方。被問的人想找台階下,只好千方百計找藉口。高中上學遲到時,老師生氣問我:「為什麼遲到?」你猜我情急之下說了什麼?
「因為今天逆風。」這種離譜的理由。
想當然爾,已經火冒三丈的老師因此更加生氣。被老師罰站在走廊的那一天令我永生難忘。
那麼,有其他話語可以取代「為什麼」嗎?
 
>>>讓孩子思考「怎麼做」,將來不會頂嘴、找藉口
「怎麼辦呢?」
這句話是從一位媽媽朋友那裡學來的。
當我這麼問,兩個孩子有什麼反應呢?兩個人拿了抹布來擦地板!雖然他們用乾抹布擦地板,反而擴大牛奶潑灑的範圍,但這和我質問「為什麼」的情況簡直南轅北轍。
你認為其中的差異是什麼呢?
沒錯,就是改變「疑問詞」,把「為什麼」換成「怎麼做」。以英文來說就是用「How」取代「Why」,等於在問孩子「How to」,也就是解決的方法。
「該怎麼辦才好呢?」
「你認為該怎麼做?」
「有什麼方法呢?」
如果有人這麼問你,你會有什麼反應?是不是自然而然就開始思考「接下來該做什麼才好?」用「How」來提問,孩子就會思考應該採取什麼行動,引導小腦袋瓜不停地轉,即使他們想出來的辦法,只是把地板弄得更髒也沒關係。
當你基於某種緣故遲到時,若有人問你「下次該怎麼做才好?」你是不是也會思考今後的遲到對策呢?例如將鬧鐘的聲音調大一點、提早十分鐘出門,或者是找出「順風」的路線。只要你的對策成功,以後應該就不會再遲到了。這種做法比破口大罵「為什麼遲到」積極多了!
逼問「為什麼」只會讓孩子學到找藉口搪塞。但是問孩子「該怎麼做」,則是引導孩子採取行動的創意開關!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襪子沒穿好、和其他孩子爭奪玩具時,這句話都能派上用場,得到比指責更好的教養結果。
閱讀更多